- 上海唯美景觀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徐匯區中山西路1600號宏匯國際廣場A座17F
郵 編:200230
電 話:021-61122209、60905350、60905283、54590776
傳 真:021-61139033
在線QQ:
E-mail:weme@wemechina.com - 武漢唯美景觀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地 址:武漢市沌口經濟開發區太子湖北路武漢設計廣場l棟13樓1304
郵 編:430022
電 話:027-85782400
傳 真:027-85782400
E-mail:wh@wemechina.com - 項目洽談熱線
15601985819鄧先生 15601985827李女士 021-61122209-8015李女士 - 企業微博
唯美中國 上海唯美景觀
武漢唯美景觀 圣安唯美Golf
首頁 > 唯美景觀世界
行業資訊
高爾夫球場設計里的文化傳承
-
任何一種產品設計中,都或明或暗地隱藏著設計師的文化烙印。球場設計亦不例外——盡管每座球場不外乎發球臺、球道、沙坑、水障、果嶺等這幾大元素,但它們呈現在世人眼
前的景觀卻各有千秋。那么,這些球場設計中,究竟隱藏了怎樣的文化傳承?這些承載著
不同文化理念的球場,背后的成因又是什么?這無疑是個有趣的話題。
蘇格蘭人:讓我們去找球道吧
現代高爾夫起源于蘇格蘭。這個歷史上曾先后經歷過羅馬人、維京人入侵的地區地廣
人。ㄖ钡浆F在,蘇格蘭每平方公里的居住人口也僅有67人而已),深林、湖泊所占的國
土面積比重要遠多于平坦的陸地。因此,直到公元前10000年,這里的原住民幾乎沒有什么
農業耕種,他們只需要到河里打漁或者到森林里狩獵就完全可以填飽肚子。所以,從那時
起,蘇格蘭人就養成了沿海定居的習慣。
很顯然,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誕生的高爾夫球場,注定只能依海而建。事實上,第一批
興建高爾夫球場的蘇格蘭人也根本沒想過通過大量的土方工程,在靠近內陸的地區來修整
一座像樣的高爾夫球場。他們只是根據現有的地形地貌,認為哪里適合建發球臺,哪里適
合建果嶺,就把那片地方的植被稍加整理即可。而聯系發球臺與果嶺之間的球道,也是通
過這種方式“找”出來的。這就是為現代人津津樂道的“林克斯風格”球場的誕生背景—
—這種球場對原地形地貌幾乎未作任何修飾,而是盡量保持它的原貌。這種“偷懶”型設
計思維在當今整個歐洲都十分盛行,一方面,這是由當地的地理條件所促成的;另一方面
,這也是因循守舊或者稱之為保守的歐洲人缺乏創新意識所造成的——君不見動輒數百年
的古堡至今仍屹立在歐洲各個國家并被引以為豪——在他們的思維中,唯有那些經歷過風
雨吹襲、年輪碾壓的才能被奉為經典。
19世紀中葉,蘇格蘭人的球場設計風格被第一次定義為“懲罰性設計”——這些球場的球
道經常有一些陡坎和高長的茅草、打球線上的障礙物多得不可勝數,沙坑的密度與深度能
讓所有不幸將球擊入其中的球手膽寒;更不肖說海邊的大風造成的小白球的不穩定飛行路
線令人頭痛不已了。
這種“懲罰性設計”的球場一度被奉為經典,尤其每每職業大賽期間,當高水平的職
業球手在這里紛紛折戟沉沙時,人們會說這是一座難得的挑戰型球場。但從另一個方面來
說,這種球場忽視了球友在打球時的趣味性與戰略性的考慮,因此,這種球場其實適合去
朝拜和追溯歷史,揮桿僅能滿足功能性需求。
日本為什么出不了一流的球場設計師?
即便是在經濟低迷的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高爾夫人口也保持在1300萬左右。相對于
全世界的高爾夫人口總數大致在5000萬這一數字,你不得不驚嘆這個彈丸之國高爾夫人口
數量之巨。
日本是個等級森嚴的國家,上行下效之風嚴重(這從某種層面上解釋了何以日本會有
如此多高爾夫愛好者的原因)。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快節奏生活與高強度工作壓力舉世聞
名——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所誕生的高爾夫球場,毫無例外是為了滿足當地人“調節情緒,
放松神經”的目的而修建的。
在經過了一周高強度的工作后,日本人希望通過打一場高爾夫球來好好的放松一下自
己,因此,他們希望通過打球獲得放松而不是自討苦吃。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日本球場
設計師在修建球場時,會盡可能的把球洞輪廓簡單地定義為直線或平行線,將所有干擾因
素都布置在右側干道一邊,而發球臺通常都會正對著球道,較少視線上出現干擾因素,以
方便球友快速而愉悅地通過整座球場,從而獲得極大的打球樂趣。
這種“通過型球場”的設計理論在日本高爾夫球場設計圈中十分盛行——不需要太多
的土方工程、障礙物完全被清理到打球線路以外甚至取消——這迎合了日本人打球的目的
,對球場的會員們也十分有吸引力,幾乎每一個人在這里打球都能打出像樣的好成績?
以說,與其說日本人是在體會高爾夫的樂趣,不如說他們是在享受辦公室外難得的放松與
休閑——他們不需要高難度的果嶺與復雜的球道,因為類似的難題他們在辦公室已經受夠
了。
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日本雖然擁有著全世界第二高爾夫人口數量,卻一直未能為高
壇貢獻出一位杰出的球場設計師,他們追求簡單、追求打球帶來的愉悅感多過于對土地的
深度閱讀與球場的戰略藝術——這是日本的生活文化所帶來的弊病。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通過型球場”設計理念也不是日本人最先提出的,他們只是簡單的
模仿了五十年代初美國的“流暢性設計理論”而已——更為不幸的是,由于日本在二戰期
間對東亞周邊國家進行過侵略,在稍晚些時候,日本人的設計理念也一度在韓國、臺灣地
區、以及中國內陸的早期球場被重復——這些球場從設計的角度而言,幾乎沒有什么前景
價值。
以皮特·戴伊為代表的美國精神
如果要問,在所有的球場設計師中,誰的作品辨識度最高?答案毫無疑問是皮特·戴
伊。2008年,他成為美國高爾夫名人堂第四位入選的球場設計師,也是唯一一位健在的(
其他三位分別是麥肯茲、唐納德·羅斯以及老羅伯特·瓊斯)。名人堂對他的評價是:“
自從他1959年開始從事球場設計,高爾夫的面貌就被一點點改變了。”的確,至今也沒有
一個設計師像他那樣勇于挑戰、創新和追求浪漫藝術氛圍。
皮特·戴伊有一句設計名言:“給那些自以為是的高手制造一點麻煩。”他是這么說
的,也是這么做的。站在由他設計的球場上,不同的發球臺上的球手所面臨的處境各有不
同,而障礙恰恰是為那些冒進的人準備的。
美國精神中飽含自由、冒險、創新等一系列元素,而皮特·戴伊將上述精神毫無保留
的傾瀉在他的設計作品中——他期望通過這種設計手法激發球手的征服欲與潛能。在他的
球場中,風險是巨大的,而因此獲得的回報與快感也是無限的。
大行其道的蘋果手機之父史蒂夫·喬布斯之所以能用一款手機就擊敗了所有的對手,
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他將人們能想到的關于手機的所有功能、外觀、材質的訴求幾乎一網打
盡。而皮特·戴伊的球場作品,與喬布斯的蘋果手機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某種意義上說,
他就是高爾夫行業的喬布斯。
在美國,除了皮特·戴伊,“金熊”杰克·尼克勞斯亦是高爾夫球場設計師中的翹楚
。這兩位名震遐邇的美國球場設計師在其設計作品中,無一不追求造型的多變、浩大的土
方工程。在這兩位的設計理念中,飽含了策略性與理想主義。他們為每個球洞都提供了到
達球洞區的不同路線,影響程度各異的障礙物需要球員在發球臺就有意識地做出決定,選
擇最適合自己的目標路線,而每條擊球路線都有清晰的判斷和回報的功能。在他們的策略
性球洞設計理念中,充分考慮了美國人喜歡冒險、勇于挑戰的自由精神——想象一名牛仔
馴服彪悍的公牛所帶來的成功感與喜悅感,這就是他們的球場能為球手所帶來的巨**耀。
在皮特·戴伊的球場中,他的球道寬但是起伏大,沙坑和水域的設計尤其多變。不按
常理出牌的他常常設計出讓人目瞪口呆的球場——不論是位于威斯康辛州的呼嘯海峽球場
那967個沙坑、還是在印第安納州的懶漢球場中獨一無二的大量運用的火車枕木,都會讓人
在甫一接觸時倍感驚詫,而當人們從那里打完歸來,卻又為他那天馬行空的設計理念大為
折服。大白鯊喬治·諾曼曾評價說:“在戴伊的球場,他有能力讓你記住在那里揮過的每
一桿。”這就是戴伊的魅力。
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高爾夫行業來說,以皮特·戴伊為代表的兼具“藝術性”與“策略性
”的高爾夫球場設計理念無疑是今后要努力學習的方向——這才是高爾夫真正的魅力所在
,而他所包含的自由、冒險、競技精神,也能恰到好處的中和掉中國傳統文化中過度的“
中庸”意識。
發布時間:2015/7/15 15:32:38 | 返回列表頁 |
- 上一條:高爾夫球場設計簡明原則
- 下一條:綠化景觀與水景觀照明設計